
“鋼結構住宅的主體結構已經研究得非常成熟,但其圍護結構卻是個大問題。比如有的采用不到10公分厚的墻板,還沒等老百姓收房后“大錘砸”地搞裝修,兩口子一吵架,一腳就能踹開墻板。”在最近舉行的2013年鋼結構專家分會全體會議暨結構前言技術報告會上,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燕一席話,引得現場20多位專家學者哄堂大笑。
她進一步解釋說,這絕非玩笑話,她此前多次考察山東青島某鋼結構住宅項目,發現的確出現了內墻板開裂、外墻板拼接處有裂縫、五金件釘到隔壁家的現象。“鋼結構一直在市場上未能推廣開,是因為鋼結構住宅給人的印象是價格高且質量差。”
配套問題突出
據了解,1994年上海北蔡8層鋼結構住宅體系實驗樓是我國較早的鋼結構住宅試點。然而,近20年過去了,國內鋼結構住宅實際應用情況仍不容樂觀。
“鋼結構住宅在整個住宅市場實際占比僅有1%。”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會長黨保衛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原因還是‘三板’(樓板、內墻板、外墻板)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據悉,鋼結構住宅因樓面開裂導致衛生間漏水、墻面漏雨、隔音效果差等狀況,頻頻遭遇小業主投訴,其投訴率遠高于傳統的磚混結構住宅。其中,萊鋼承建的青島華陽慧谷鋼結構住宅外墻采用預制板,板與板拼接處出現開裂而產生漏水,百姓怨聲載道;北京金融街的12層板式鋼結構住宅金宸公寓(B、C兩座)小業主反映隔音問題也比較多。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介紹說,國內某鋼結構住宅甚至沒有預留安裝空調外機的位置,導致空調外機安裝存在安全隱患,不少鋼結構專家對該項目不以為然。
多年來一直很關注鋼結構住宅,也考察了國內多個示范項目的河南亞鷹鋼結構幕墻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海琴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雖然鋼結構住宅主體結構不存在任何問題,但“三板”墻面開裂嚴重、板材拼接縫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溫隔熱效果等配套問題亟待解決。
“三方”聯合是關鍵
結合目前鋼結構住宅項目現狀,作為建設的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產品認證處處長劉敬疆分析指出,解決鋼結構住宅配套問題的落腳點還應在建材企業,必須加大建材配套產品對鋼結構適應性的研發力度。
然而,據了解,鋼結構行業可以自己做配套板材的企業除了萊鋼(LCC-A、LCC-B、LCC-C系列輕質保溫復合墻板)、杭蕭鋼構(漢德邦CCA板)、遠大之外,鮮有企業具有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
因此,業內專家坦言,“完全寄希望有建材企業來做研發,不太現實”。鋼結構住宅發展還僅處在示范階段,前景不明朗,加上建材行業產能普遍過剩,建材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并不高。
從秦海琴自己在全國考察建材企業的經歷也可見一斑。她介紹說,在北京一家大型建材企業參觀時,該企業負責人表示,鋼結構配套的產品可以做,達到鋼構住宅需要的高品質板材也沒有問題,但前提是要簽訂合作協議,因為這類產品相當于是定制的,每個鋼結構住宅項目不一,結構各有差異,因此要以銷定產。
其實,秦海琴還有另外一個擔憂:配套產品并非不可解決,但需要好的材料和工藝,這就將增加成本。鋼結構住宅的直接成本比鋼混結構要高出10%~15%,本來就不具備優勢,若其他配套成本還需要增加,其經濟性更是無從談起。
業內資深專家分析指出,破解鋼結構住宅配套的問題一定要政府主管部門、鋼結構企業、建材商三方聯合攜手。政府部門出臺利好政策扶持;有實力的鋼結構企業做好配套產品研發,剩余的鋼結構企業攜手建材商做戰略聯合開發;建材企業則需要重視鋼結構住宅市場,做好相關配套產品的研發。(中國房地產報陳娟 )